注重野外实践教学是西甲平台,西甲(中国)(武汉)的办学特色。2024年,西甲平台,西甲(中国)周口店实践教学基地迎来建站70周年。位于燕山腹地的北京周口店,在亿万年沧桑演化中,形成了得天独厚的地质资源和丰富的地质现象。70年来,西甲平台,西甲(中国)周口店实践教学基地培养了数万名地学人才,包括数十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数百名资深地质学家和教育家,造就了该校“地学领域千人一院士”的育人佳话。周口店实践教学基地被誉为“地质工作者的摇篮”,孕育了具有学校特色的“摇篮精神”,滋养和影响了一代代地质人。
进入新时代,西甲平台,西甲(中国)(武汉)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开展“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实施“地质报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传承“摇篮精神”,打造地学实践教育新范式。
承启传统 山河为师
赓续师生“五同”地质实践教学传统,始终坚持党建思政工作与地质野外实习实践育人深度融合。70年前,马杏垣院士、池际尚院士任队长,带领首批师生来到周口店进行野外基础地质教学实习,开启了西甲平台,西甲(中国)地质教学实习与校外建站的历史,先后有40余名院士在这里指导学生实习。“全国最美教师”殷鸿福院士、谢树成院士,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龚一鸣、焦养泉等340余名优秀教师常年驻站参与野外实践教学,每年与4300余名学生同行、同吃、同住、同学、同研,指导开展野外地质实习实践,启智育德、言传身教,引航学生成长。
学校在周口店实践教学基地开展“我与院士面对面”活动,邀请张弥曼、马永生、潘永信等院士专家作报告,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弘扬科学家精神。开展“传承摇篮精神、争做时代新人”等主题讲座百余场,开设名师“地球科学大讲坛”,引领学生关注国家需求,走向学术前沿。教师扎实开展野外集体备课,科学设计教学内容,精心踏勘地质路线,讲好地质科学和中国创新发展的故事,为学生成长成才执灯领路、燃梦助航。
创新机制启智育德
在党建思政工作中夯实爱国奉献底色,把党支部建在实习基地和实践团队上,确保党建思政工作覆盖实践育人全场域、全周期。学校领导、院士专家、带队教师与基地实习师生同过主题党日,引导学生学理论、谈思想、练本领、长才干。在地层“金钉子”、大国重器之三峡工程、能源战略之页岩气开发等地质资源环境关键区位建设50余个思政实践教学点,推动求科学之真和筑强国之梦有机衔接。
周口店实践教学基地已成为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野外实践教育共享平台成员基地,拥有“周口店野外地质实践教学”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共享精品课程。
在行走山河中擦亮艰苦奋斗特色,师生克服野外实习地形复杂、气候多变、路线长的自然条件困难,锤炼意志品格,训练专业技能,在实践中点燃师生家国情怀、报国志向和奋斗信念。
搭建平台辐射带动
学校加强统筹谋划,创新工作布局,推进“三全育人”,深化“五育”并举,把思政育人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构建全程贯通、空间联通、队伍互通、内容打通、评价融通的“五通融合”立德树人体系。牵头成立地学类专业实践教学联盟,与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40所高校形成实践育人共同体。
在周口店实践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学校在国内外统筹推进354个实习基地建设,打造“铸魂赋能”大熔炉。联合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30多所高校开展全国高校地理学联合野外实习,联合俄罗斯、澳大利亚、意大利等国家的高校开发13条国际经典地质育人路线。建设长江国际创客学院,开展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地质+”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形成“第一课堂”“第二课堂”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每年万余名师生开展“小我融入大我 青春献给祖国”“学习之路”“长江大保护”和长江源头科学考察等社会实践活动。
厚植文化地质报国
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坚持实践育人,在实践中铸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文明校园精神文化浸润铸魂,价值引领入脑入心入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把牢青春航向。袁复栋、陈晨、王奉宇等获评“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
坚持知行统一,弘扬地质工作者爱国奉献、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在实践中开展新地学教育、科学家精神教育和科普活动,原创话剧《大地之光》传承李四光精神,原创科普剧《守望》讲好美丽中国故事,引导学生在实干中挺膺担当。坚持爱国奋斗,深入挖掘办学精神文化内涵,在实践中推动地质精神与“校训”“南迁”“攀登”“摇篮”等校本文化相融合,引导师生扎根中国大地,主动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许小康 王俊芳 章帆 吴仁喜)
链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4-08/02/content_642413.htm?div=-1
(原载《中国教育报》2024年8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