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甲平台,西甲(中国)

助力我国古生物学转型发展: 中国古生物学会新技术新方法专业委员会在汉成立

发表时间:2024-12-09     点击:次     编辑:张冰

地大新闻网讯 (记者 孙彦钦 通讯员 宋虎跃)12月7日,中国古生物学会新技术新方法专业委员会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一届一次学术年会在我校未来城校区召开。大会开幕式由新技术新方法专委会秘书长宋虎跃研究员主持。

中国科学院院士殷鸿福教授、谢树成教授,我校党委副书记王林清,中国古生物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所长王军研究员,副理事长刘俊研究员、王旭日研究员、宋海军教授参加会议。

王林清介绍了我校在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学科建设的悠久传统和取得的卓越成绩。他表示,古生物学作为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不仅揭示了地球生命演化历史和地球古环境变迁过程,同时也为找矿突破、能源安全等国家重大战略提供了重要支撑。他希望以新技术新方法专委会的成立为契机,为古生物学进一步发展打开新局面,为我国科技创新事业贡献新力量。

王军肯定了地大为中国古生物学转型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他希望专委会今后以“新技术新方法”为纽带串联古生物学各个子学科方向,充分利用新质生产力促进中国古生物学高质量发展。

中国古生物学会秘书长万斌研究员宣布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专委会委员和主任委员名单。

谢树成作题为《夯实技术支撑的古生物学转型发展之路》的大会主旨报告,从“古生物学发展亟需的技术突破”“生物圈本身的技术突破”“生物圈影响其他圈层的技术突破”三个方面强调新技术新方法对古生物学发展的重要性。

会上,由我校与科大讯飞联合开发的“元古大模型”正式发布。“元古大模型”依托我校地球科学学院宋海军教授团队在地球生物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对62万多张古生物化石图片、3000篇地学文献的45万余条地质实体与属性进行数据清洗与标注,综合运用图生文、文生图、文生文的生成式预训练模型架构,验证了利用多模态大模型技术解决地球科学领域问题的技术路线。目前,“元古大模型”可识别120类常见的古生物化石、岩石,可进行地学文献实体抽取、基于文字描述信息的化石复原、地学专业知识的即问即答,将逐步上线地学智能搜索引擎和古生物科普数字人等功能,为地球科学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践及科研等活动,以及地质工作者提供服务支撑。

学术报告环节,北京大学胡永云教授、李扬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黄方教授,南京大学樊隽轩教授,天津大学郑旺教授,成都理工大学马超教授,云南大学丛培允教授,我校朱振利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殷宗军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卢静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屈原皋研究员分别围绕古生物、古气候、古环境等不同方向的新技术新方法研究进行交流分享。

中国古生物学会新技术新方法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宋海军教授表示,专委会旨在搭建古生物新技术新方法的交流、合作平台,推动古生物学研究与新技术、新方法的深度融合,进而解决古生物学中的难题,提升我国古生物学研究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古生物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相关代表,国内古生物新技术新方法领域知名专家,以及来自全国65家单位的200余名代表参加此次会议。

(审稿 陈华文)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