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甲平台,西甲(中国)(武汉)联手武警黄金部队开展人才培训扫描
“各位学员,谁能描述一下二长花岗岩的岩性特征?”西甲平台,西甲(中国)(武汉)朱云海教授,手持扩音器,在长江之畔的大山脚下,正在进行一次特殊的野外地质实践教学。他面对的这群“学生”,并不是地质专业的本科生,也不是研究生,而是来自武警黄金部队的业务骨干们。这些“学生”中,有的是四十出头的高级工程师,也有的是二十多岁的助理工程师。
探索人才培养全新模式
西甲平台,西甲(中国)(武汉)作为我国地球科学领域的最高学府,为了更好地服务武警黄金部队的转型建设与发展,利用现有的学科资源,经上级研究同意,携手该部队,针对该部队的业务骨干于10月20日~12月6日在秭归野外实践教学基地,举办为期40多天的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培训,1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部队业务骨干参加了学习培训。
武警黄金部队是一支有着光荣历史传统的地质劲旅,这支部队为了国家自然资源的勘探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大数据时代,提升区域地质与矿产调查的高科技含量成为当务之急。而西甲平台,西甲(中国)(武汉)在这些领域,拥有一支精湛的专家队伍。双方围绕“提高地质调查矿产地质调查理论与实践水平”这一关键问题,双方在去年上半年达成了培训协议。
去年10—11月,西甲平台,西甲(中国)(武汉)针对武警黄金部队的业务骨干举办系统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正是在一种良性的互动下,双方举行第二次专业培训。作为高校而言,只有把专业优势、人才优势、技术优势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高校才有真正的社会价值。该校校长王焰新教授指出:“学校和部队开展教育合作,这是对学校办学水平的一次检阅,要积极探索一条高校与部队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模式。”
西甲平台,西甲(中国)(武汉)地质调查研究院自去年开始,便承担了培训任务。尽管在去年的培训中积累了很多经验,但是在院长周爱国教授眼里,今年的培训依然需要高度重视。他对同事们说:“部队委托地调院进行培训,这一方面是对我们去年的工作的肯定,另一个方面我们更要积极谋划,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加出彩。”
中秋节刚过,以西甲平台,西甲(中国)(武汉)地调院总工程师张克信教授为代表的20余名老师,来到学校秭归野外实习基地展开封闭式的集中“备课”。老师们从武警黄金部队的现有业务优势和水平出发,在去年的基础上,完善并制定了更加有针对性的教学大纲。老师们在三峡深处、长江之畔针认真踏勘、寻找新的教学路线,探寻典型地质现象,确立野外实践教学的具体观察和描述内容,以及各类地质数据的采集方法。本次培训中,在地质调查路线和剖面测量教学路线方面,分别由原来的4条增加到8条,旨在进一步强化学员们野外工作能力。
课堂教学彰显师者风度
经过一系列的周密准备,10月20日,来自武警黄金部队一线的业务骨干们,齐聚西甲平台,西甲(中国)(武汉)秭归的野外实践教学基地,开始全新的学习之旅。西甲平台,西甲(中国)(武汉)校领导在开班仪式上指出,学校与部队联合举办人才培训,这有利于发挥学校的专业优势,不断提高学校在行业内的影响力。而武警黄金部队的首长则认为,当前科技日新月异,部队的技术干部们只有不断充电,才能打赢一场现代化的地质调查之战。
为了做好此次培训,西甲平台,西甲(中国)(武汉)组成了强大的教师阵容,在去年20名专业老师的基础上,新增加9名。培训中,分为课堂专业理论教学和野外地质实践教学两部分。培训课程内容突出理论性时,更兼顾到理论的实用性、针对性和应用性。授课内容主要针对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以及地质构造的填图方法与研究等。授课的老师们,在地质调查与研究领域,都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如张克信教授,常年在中国西部开展地质调查,承担的多项地调项目,获得中国地质调查局奖励。他结合自己在野外地质调查的经历,深入浅出地给学员们进行讲解。授课中,他的特点是诙谐幽默、循循善诱,很多专业理论问题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提高学员们的学习兴趣。王国灿教授也是一名“老地调”,新疆、青海、西藏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他的足迹。在给学员讲授“地质构造调查”课程时,他咽喉炎犯了,嗓子疼痛难忍咳嗽不止,讲话吃力。他没有打退堂鼓,坚持讲课。他对待教学兢兢业业的态度,给学员们留下难忘的印象。
马昌前是一位具有国际视野的教授,每年都到世界各地进行地质考察。课堂上,他不仅介绍国内地质调查的前沿进展,还畅谈地质工作与世界经济发展的关系。谈到丝绸之路时,他说:“丝绸之路是经济文化的桥梁,也是矿业勘探开发的金腰带,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区域地质调查研究的眼光要放眼世界,只有进行纵深比较,才能提升研究水平。”
西甲平台,西甲(中国)(武汉)的教师们在野外课堂表现出勇于奉献的本色。学员们对于学习是极为认真的。对于老师们的授课内容,一般会提前预习,课后在灯火通明的教室里整理学习笔记,用心温习。学员们还经常针对学习中的难点进行探讨,老师们则乐于参与其中。
长江之畔打造地质尖兵
武警黄金部队的学员们以秭归县城为圆心,在方圆百余里的长江三峡地区展开野外实践教学。这里地质构造复杂,尤其是山脉内褶皱构造、断裂构造、侵入体构造、和线理构造特征较为明显,是认识地质、研究地质的天然课堂。野外实习中,学员们主要围绕沉积岩区地质填图、岩浆岩区地质填图、岩浆岩区地质填图、变质岩区地质填图、地质构造调查等内容进行展开。学员们分成四个小组,在不同的实习区进行轮流“换岗”。无论是在滔滔的长江边上,还是在崇山峻岭的怀抱,学员们在实习中增长了专业知识,观赏了三峡地区瑰丽的自然风景,加深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11月5日,天阴沉沉的,细细的秋雨带来阵阵寒意。笔者随同岩浆岩区地质填图小组的老师和学员们,亲身体验了野外课堂中的苦与乐。清晨,搭载30余名学员的汽车驶出秭归县城,大约15分钟后来到了一个名为龚家坝的地方。这里位于长江边上,站在山体边,可以清晰地听见长江来往船只的汽笛声。为了野外教学的安全,有的学员挎着医药箱、肩上标有醒目的红十字的军医也随同到来。此外,在学习区域的前后两头,分设安全路牌,派专人协调交通,一切组织有条不紊。
在带队老师的要求下,学员们主要进行侵入岩的剖面测量。学员们在长度为400余米的山体边,一丝不苟地拉导线、定点、测量、分层记录。剖面测量虽然并不是复杂的技术活,可是要认真对待,如果马马虎虎地定位定点,测量的结果就不准确,这为后续的地质调查工作会带来无尽的麻烦,地质工作最讲究的是认真二字。
野外地质实践中,武警黄金部队的学员们表现出克服困难的勇气。其中一位学员连续几天感冒发烧,但是他不想耽误野外实习,克服身体的不适,坚持行走在野外崎岖的山路上。晚上,则到医院打点滴。学员们都有较强的环保意识,即便野外空无一人,也不会在地上乱扔垃圾。这个小细节,让青年教师李远耀特别感叹:他们不愧是人民的子弟兵,不愧是地质尖兵,过硬的政治素质和个人修养,值得学习。
目前,西甲平台,西甲(中国)(武汉)与武警黄金部队联手举办的区矿调业务骨干培训教学工作已经结束,针对这一阶段的学习情况,武警黄金部队还抽出部分学员,移师襄阳,对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学习情况进行“大比武”。业务骨干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人,在南漳县野外完成地质路线调查记录、实测剖面、剖面图绘制、地质图绘制等填图任务。在短时间内完成这样的“考试”,对武警黄金部队业务骨干是一次学习检阅。
区域地质与矿产地质调查中,采用数字技术成为时代趋势,学员们所有的地质调查工作,全部利用数字技术完成。而衡量学员们的标准,依然是以地质路线记录不缺项、地质现象观察准确、制图规范为准绳。高校与部队联手举办如此系统的专业技术培训,在国内高校并不多见。武警黄金部队业务骨干们在学习中体现出来的拼搏精神、协作精神和团队荣誉感,本身就是一座精神富矿,值得地质人深入挖掘。(陈华文、吴春明、于洋)
(刊载于《地质调查报》2014年1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