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甲平台,西甲(中国)

我校多措并举改革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发表时间:2014-05-04     点击:次     编辑:

(记者曹南燕 徐燕)4月27日,陶应发教授开设的《古诗词知识讲座》通选课已经上到第9周,选课学生有180人,课堂中一位同学告诉记者,从这门课中可以享受到唯美、浪漫的情思,感受到古典文学的魅力。

我校通过鼓励教师开设通选课和实行大类培养、构建通识课程体系、实施个性化培养计划等手段,不断改革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注重从传统的重专业化训练,向强调综合能力的通识教育转变,使学生既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又有宽厚的知识面。

实行大类培养。从2007年开始,我校将全校95%以上的专业按14个大类进行培养,低年级主要进行通识教育,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现代技术作为一个板块提供给一年级的学生,“要做好培养方案的科学设计,做好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要重视学生的实习实践环节的训练,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务处处长殷坤龙说。

构建七大通识课程模块。按照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我校构建七大通识教育课程模块:马列课、德育课、军事理论课、体育、大学英语、计算机高级语言课,以及各类通识教育选修课。与此同时,设计了自然科学类、工程技术类、社会科学类、经济管理类、其他类等六大类选修课,拓展通识教育宽度。学校鼓励人文社科类学生多选修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类课程,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类学生多选修人文社科、经济管理类课程。

实施个性化培养计划。一是实施“李四光本科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学生在大一进行通识课程学习后,经学校选拔从大二开始进入“李四光计划”。参加该计划的学生不受现行专业教学计划限制,突出基础理论学习、科学素养培养、实践(实验)技能训练。该计划实行完全学分制,学生可以在地学类、理工类、经管类相关专业内自由选择课程学习、参加必要的实践教学,学生修完各类规定学分可以毕业,毕业专业由学校根据其学习的主体内容确定。二是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针对有明确就业意向的学生,从工科专业中遴选优秀的学生单独组成“卓越工程师”班,进行特殊培养。该计划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担任导师,实行与行业和企事业单位联合培养机制,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实习的机会,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目前共有“地调”等8个专业进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三是实施“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针对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开设一批创业创新类课程,注重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紧密结合,加大实践教学比重,并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训练活动,为其今后的创业发展做好知识与能力两方面的充分准备。2007年至今,我校有近280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入选。

鼓励教师开设通选课。我校对通识教育选修课进行课酬改革,本学期开出了85门通选课。同时,鼓励教师开展通识教育课教学立项,去年,我校教学研究项目增设了“通识选修课”专项,15位教师申报的教学项目获批。2011年开始,各学院积极邀请院士、名师等为学生开设学科大类导论课,讲述专业的发展概况和发展前景,使学生对自己要干什么有了系统全面的认识。

“大一时上的创业方面的通选课,开阔了视野,使我萌生了创业的想法。” 已毕业的信息工程学院朱蒙回顾当时的情景时,还记得自己上通选课的收获。大学期间,他成功创建了9家珠宝销售格子铺,还开了淘宝网店,目前,他已是一家公司的老板,还在学校设立了“南望山学子创新创业基金”,帮助更多的学子实现创业梦。

校党委书记郝翔说:“大学的根本使命是培养人才,本科教育则是人才培养的基本任务。学校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激发兴趣,推动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不断推动教育教学模式转变,努力培养‘品德高尚、基础厚实、专业精深、知行合一’的优秀本科人才。”

(转自地大之声)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