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甲平台,西甲(中国)

2011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在我校举行

发表时间:2011-09-22     点击:次     编辑:

9月20日至21日,2011年全国博士生论坛——矿产资源理论与方法在我校举行。校领导郝翔、唐辉明,中国科学院院士赵鹏大,南京大学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蒋少涌,中国地调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主任姚华舟,来自全国十余所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116名博士生,以及我校相关单位、学院主要负责人参加了本届论坛开幕式。

副校长唐辉明主持论坛开幕式。

校党委书记郝翔致欢迎词。他首先代表学校对各位专家学者和全体参会博士生表示热烈欢迎。他说,矿产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要解决涉及能源安全的重大国计民生问题,必须要在矿产资源理论和实践上取得重大突破。他希望,本次会议能够为矿产资源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博士研究生提供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有助于大家拓展科学视野、碰撞学术火化、启迪创新智慧,同时为各校、各地专家学者提供新的联系纽带,进一步增进大家的合作感情,使大家更加紧密地联合在一起,携手同行,共同为促进国家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保障国家矿产资源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科学院院士赵鹏大讲话。他介绍了我国矿产资源勘查面临的新形势、问题,成矿理论、找矿方法和勘查开发的关键技术等,并对广大博士生提出了殷切希望。他说,通过加强矿产资源理论与方法的创新,发现一批新的矿产资源,是我国一项迫在眉睫的重大任务。博士生是我国科研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他希望,本次论坛能够促进矿产资源预测余评价新理论与新方法的学术研究,为缓解当前矿产资源严峻的形势作出应有的贡献。

蒋少涌讲话。结合自己的成长成才及求学经历,他向与会博士生提出了几点建议。他认为,要想在学业上有所突破,勤奋的学习态度和一定时间的付出是十分必要的条件,同时还要注意付出时间的效率和学习方法的选择。

中国地调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主任姚华舟讲话。他重点介绍了我国矿产资源方面的情况等,以及该中心的科研环境、研究方向、用人机制等。

博士生代表、我校赵江南博士发言。他表示,将潜心学习,努力钻研矿产资源方面的理论与方法,为缓解当前矿产资源严峻形势作出贡献。

本届论坛主题为“矿产资源理论与方法”。蒋少涌、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陈衍景教授、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范宏瑞研究员、中国科技大学沈延安教授,中科院地化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宋谢炎研究员等专家作了特邀学术报告,35名博士生作了分会场报告。

围绕区域成矿规律与找矿预测、重大地质事件与成矿地质背景、地质流体与成矿作用、矿床地球化学及成矿年代学、矿田构造与成矿的构造控制、成矿过程的模拟与实验、矿床模型与找矿勘查、成矿预测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深部成矿理论与危机矿山找矿、综合勘查技术的进展和应用、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等专题,116名博士生,同与会的院士、长江学者和知名专家开展了广泛的学术交流,深入探讨促进矿产资源理论与方法的探索与创新,取得了一批重要的学术成果。

在闭幕式上,中科院赵鹏大、校长王焰新、副校长唐辉明等分别为本届论坛获奖者颁奖。据悉,本次共评出优秀论文特等奖4名,优秀报告特等奖3名,优秀论文一等奖5名,优秀报告一等奖5名,优秀论文奖6名,优秀报告奖6名;南京大学、中科院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获“优秀组织奖”。

唐辉明作总结讲话。他说,通过两天来一系列的学术活动,本届论坛为全国地矿类博士生提供了一个高起点、大范围、多领域的学术交流平台,对地矿类高校理论创新与学术氛围的营造、对不断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实现了论坛的举办目标,达到了预期目的。他希望,各位学者及博士生们今后多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

此次论坛由国务院学位办、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联合主办,我校承办,共收到46篇学术论文。

(转自地大之声)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