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程 李鹏飞
高校毕业生是党和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城镇新增就业的主体,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意义重大。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4年城镇新增就业1244万人,2024年高校毕业生超过1170万人。这要求我们站在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的政治高度看就业,从提升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有力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战略维度抓就业,从直面急难愁盼问题、关联毕业生前途命运和家庭幸福的民生角度促就业,持续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要不断深化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新时代以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就业局势总体稳定、稳中有升。同时,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面临一定困难和挑战。从就业规模看,我国已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未来一段时间,高校毕业生规模都将稳定在千万人以上;从供需匹配看,行业市场人才需求端与高等教育人才供给端存在一定错位,“有活没人干”和“有人没活干”的就业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从就业能力看,新质生产力发展催生一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对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从就业观念看,毕业生“求稳”心态明显,考研、考公、考编热度不减,“慢就业”“缓就业”等现象增多……
在看到困难和挑战的同时,也要坚定信心、看到促就业的有利因素。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发挥有利因素,直面问题挑战,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需要回答的重大课题。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系统工程,全力以赴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既需要政府、高校、企业、毕业生同向发力,也需要全社会各领域、各方面加强协同,共同形成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良好局面。
增加岗位资源“供给量”。充足的岗位资源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前提。要开发更多有利于发挥所学所长的就业岗位,拓宽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一方面,要通过组织行为,在继续实施好“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传统基层就业项目的同时,围绕服务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等,发挥高校毕业生专业优势,深入挖掘开发基层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社会工作、司法辅助等就业机会,稳定高校毕业生政策性岗位规模。另一方面,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努力创造更多高质量市场化社会化就业岗位,并通过“高频次”开展访企拓岗行动、“高质量”办好各类招聘会、“高精度”实施岗位推送计划等举措,最大限度满足高校毕业生就业需要。
提升人才供需“适配度”。供需匹配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关键。要解决好人力资源供需不匹配这一结构性就业矛盾,统筹抓好教育、培训和就业,动态调整高等教育专业和资源结构布局。要增“加”育人资源,通过引进企业师资、共建实习基地、联合开发课程等形式,面向市场行业前沿有针对性地培养实践性应用型人才。要调“减”招生计划,把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作为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的重要依据,重点布局市场需求旺、人才缺口大的学科专业,及时调整淘汰不适应市场需求的学科专业。要倍“乘”协同效应,通过组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推进供需对接项目建设等,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不断放大“校政行企”合作模式协同效应。要消“除”能力短板,通过打造内外互补、专兼结合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强化大学生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提供个性化、精准化、便捷化的就业指导服务等暖心举措,全力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
弘扬建功立业“主旋律”。就业工作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一环。要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正确就业观,以择业新观念打开就业新天地,鼓励青年投身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创业。深入“田间”上好国情教育课。要组织广大毕业生深入乡村基层、奔走田间地头,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研、亲身体验、座谈交流等方式,深刻认识国情社情民情,引导毕业生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走进“车间”上好企业认知课。要组织高校毕业生走进重点行业企业、区域发展龙头企业车间一线,了解行业发展前沿、感知工匠精神真谛,引导毕业生到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创业就业,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挺膺担当。利用“课间”上好专业报国课。要利用第二课堂,设计一系列实践育人活动,用最鲜活的人物、最典型的事迹、最一线的场景讲活专业思政课,让广大毕业生“耳闻”“目见”“言传”“起行”,主动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青春之花。
唱响就业工作“大合唱”。高校毕业生就业需要形成工作合力。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就业当作民生头等大事来抓,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制度机制,增强工作合力。要压实“一把手”工程,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将高校毕业生就业摆上重要议程,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部署,分管负责同志要靠前指挥,适时开展就业工作督促检查,推动逐级落实就业工作责任。要强化“一盘棋”统筹,要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阶段性特点,前瞻设计好“就业促进周”“校园招聘月”等促就业行动,明确各阶段任务图、时间表、责任单,全面加强就业统筹。要坚持“一条心”推进,要充实高校就业工作机构和力量,构建全员参与就业工作格局,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良好氛围。
(作者熊程系西甲平台,西甲(中国)[武汉] 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李鹏飞系西甲平台,西甲(中国)[武汉]科学技术发展院副院长)
链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4-07/19/content_642153.htm
(原载《中国教育报》2024年7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