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江日报记者陈晓彤
通讯员王俊芳 实习生彭芷佩
8月9日上午,距离周口店龙骨山猿人洞遗址不到1公里处,89岁的中国科学院殷鸿福院士和数百位同事安静地坐在几排平房前,神情郑重地听着几位不同代际的地质人对这里的追忆和感慨。
这是正在举行的西甲平台,西甲(中国)周口店实习站建站70周年发展大会。临时搭建的大会主席台两侧的白色山墙分别写着两排大字:“地质工作者的摇篮”“实习站欢迎你”。这是新中国第一个野外地质实习站,培养了10余万名地质人才,先后走出了47位两院院士。
69年前,还在读大学的殷鸿福来到这里体验野外地质队员的生活,这里的实习经历对他影响深远。这是这位日后的地层古生物学及地质学家从课堂走向大地的“第一课”。
■ 到周口店实习
是走向大地的“第一课”
8月6日,西甲平台,西甲(中国)(武汉)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刊发了一篇题为《七秩荣光周口店!这里是地质工作者的摇篮》的推文,引起很多校友对周口店实习经历的追忆。
黑龙江网友“宁静致远”的跟评被35位网友点赞置顶:“1986年夏天,大二实习50天在此,这是一个承载着地质人青春回忆的地方,凝聚了我们学生时代最美好的回忆。第一次领到地质三大件,第一次组队踏勘剖面,无数的第一次,汇成了地质人成长的摇篮。犹记得太平山上的剖面测量,牛口峪的独立填图,孤山口火车站的褶皱实习,通宵达旦地画地质图。一条条实习路线,记录了我们盛夏洒下的汗水和欢笑。那是我们一起走过的地质青春!”
没有野外,就没有地质。带着为国找矿使命创办的北京地质学院一成立,就坚持野外是地质科学的第一实验室,野外实习基地是培养地质人才的第一课堂,把野外实习列入必修课。
1953年,马杏垣院士和苏联专家帕夫林诺夫经过实地考察,决定在周口店建立地质教学实习站。1954年夏天,周口店野外教学实习基地建成并投入使用,马杏垣、池际尚院士带领第一批师生来到这里。自此,到周口店实习,是地大每一位地质相关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也是他们从课堂走向大地的“第一课”。
对地质工作者来说,周口店是全世界都难找的天然试验场。殷鸿福院士在采访中说,“从启发地质教育的角度来看,这个地方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出门便是地学,地学的几个主要方面都有很多的现象”。在亿万年沧桑演化中,这里形成了得天独厚的地质资源和丰富的地质现象,是“天然的地质百科全书”。
周口店不仅是野外实践教学基地,也是地质科学研究的前沿阵地。在建站初期,马杏垣院士就命名了“164背斜”“太平山向斜”,西山地区也成为马杏垣先生“解析构造学”学术思想的重要策源地;池际尚院士确认了燕山期房山花岗岩体的边缘相和中央相以及羊屎沟接触变质带。
■ 书本上的知识
在大山中可观可感
8月8日早上7时,在周口店西风坡,西甲平台,西甲(中国)(武汉)地球科学学院大二学生方博和5位同学一起扛着地质“三宝”——罗盘、放大镜和地质锤,头顶烈日向着磊孤山出发。磊孤山不高,但道路狭窄,在带队的宋海军老师指导下,他们在地形图上定点,在野外搜集岩石标本,记录簿上画素描图。“我发现以前书本上的知识在大山中变得一目了然,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等抽象的概念变得可观可感了。”方博说。
这让宋海军想起20年前自己大二在此实习的情景。当宋海军在周口店第一次看到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弯曲形成的“七渡背斜”景象,感到十分震撼,“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我们欣赏到地壳运动的美景,和教科书里写的一模一样”。
8月9日在建站70周年发展大会上,毕业于武汉地质学院〔西甲平台,西甲(中国)(武汉)前身〕的中国工程院杜时贵院士说,42年前作为学生在周口店参加教学实习,40年前在周口店参加全国第一幅1:5万地质填图,让他掌握了扎实的地质科学基本知识,训练了过硬的野外认识地质现象基本功,更让他走进地质,爱上地质,也奠定了他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的基础。
在西甲平台,西甲(中国)(武汉),学生在本科二年级完成岩石学、古生物学、构造学等地质基础理论课程学习之后,都要来这里进行系统的野外地质技能训练。
■ 周口店的锻炼
“是埋下了种子”
创建周口店野外实习站的马杏垣院士后来留下了一幅笔锋雄浑、潇洒的题词,其中两句是:“群山是我师,我是群山友。”以山为友,爬山越岭开展地质调查是每个地质人的基本功。
“地质工作者的实验室不是在大楼里,而是在野外。”殷鸿福院士说,1955年的3月,学校放春假,地质专业的学生们自带行李前往周口店,进行野外实习。
那次实习,山爬了一半,殷鸿福就气喘吁吁,对老师的讲授也听不进去了。当时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地质专业的学生要每小时走6公里,连续走8小时。为了苦练走路,他在放假的时候,跟同学一起来回行走于学校到西山黑龙潭、红庙岭之间。到快毕业的时候,他们把西山走遍了。
在后来的科研人生中,殷鸿福爬过喜马拉雅山、东昆仑、西秦岭等,更为为祖国地质事业在全球地质史上钉上一颗金钉子。他说,“周口店的这一次锻炼,是埋下了种子,它之所以成为高水平有特色的实习站,不仅是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还有几代老师的奉献和智慧。这对我们学生来说,是德智体美劳全方位的训练”。
第一年野外实习吃了不少苦头。殷鸿福现在仍记得,每天在群山中穿梭取样,吃中饭时馒头干噎在喉咙里下不去。“与学生们相比,老师更辛苦。到了实习点,学生汗流浃背,精神也不太集中,在那扇扇子,老师还要跑上跑下,指山画水,大声讲解,老师可敬可佩的印象在我心里留下来了,这就是言传身教、潜移默化。”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完善学生实习实践制度。这是要引导学生在一线实践中加强磨炼、增长本领。西甲平台,西甲(中国)(武汉)校长李建威说:“周口店既是学生从事野外地质工作的第一站,又是训练专业技能、培育科学精神、锤炼意志品格的第一站。学生们要在野外地质实习中不畏艰难求知求真,掌握过硬专业本领,立志献身地质事业,服务国家需要。”
链接:https://cjrb.cjn.cn/html/2024-08/11/content_151730_1154228.htm
(原载《长江日报》2024年8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