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甲平台,西甲(中国)

【长江日报】高校和产业精准对接是地方经济弯道超车重要路径

发表时间:2023-07-04     点击:次     编辑:孙彦钦


□ 长江日报记者陈晓彤 吴曈

大学凝聚着一座城市的底蕴,也决定着城市发展“高度”。随着我国加速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人才集聚和培养高地”“科技创新策源高地”,大学已是推动国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近年来,吸引高水平大学落户成为不少城市科创突围的重要一步。尤其是在新兴产业高速发展的城市,缺大学、更缺顶尖大学成为城市聚力解决的痛点。

例如苏州,相比超强的经济力量,高等教育是苏州还需发力补齐的短板。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名校相继落户苏州,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东南大学苏州校区、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院等也纷纷在苏州设立研究生院或者研究院。

深圳也在扭转“高校荒漠”的尴尬。据报道,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一期建设将于6月完工,此外,香港中文大学、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中国人民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区等多所高校在深圳落子。

据教育部官网发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名单》显示,目前全国高等学校共计3072所,相比2022年5月底,全国普通高校新增61所。其中,河南、湖南、新疆、云南分别新增12所、7所、7所、6所,成为全国新增高校数量较多的省份。

城市越来越重视高校,有着怎样的逻辑?近日,上海软科创始人、CEO程莹在做客长江日报“云端会客厅”访谈时表示,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需要高水平的大学。

他举例,深圳的发展来自华为、比亚迪等高科技企业,科研能力强,对人才需求大。一个好大学,把好生源从外地吸引来,培养成才后进入本地企业,这样良性的发展闭环就能构建起来。多所一流大学扎堆到深圳办学,也是产业产生的“虹吸效应”,这也正是不少东南沿海城市发展的路径。

“城市认识到大学的价值,敢于做长期的投入,是好事。但同时,也要大力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这是解决问题的长远之道。中国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由大学来补位,并非长远之计。”程莹说。

随着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扎实推进,大学与城市怎样形成合力,爆发出更大的创新力量,既是武汉的机遇,也面临不小的挑战。中国科学院院士、西甲平台,西甲(中国)(武汉)校长王焰新谈到,一所大学的精神高度、创新高度,决定着一个区域的精神高度和创新高度。而让高校和产业精准对接,是地方经济弯道超车的重要路径。

他以西甲平台,西甲(中国)(武汉)为例,作为学科特色性大学,在最初搬来武汉时,一听西甲平台,西甲(中国),不少人以为是“爬到山上敲石头”,这是偏见。如今,地大已经成为多学科综合性大学,并深度融合到城市发展中。

为应对武汉城市战略布局,地大将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学学院、环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计算机学院等5个学院和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3个国家级平台,都迁到了位于武汉新城核心的未来城校区。学校还根据光谷产业布局,在高速光纤传导传输技术、集成光电子芯片、物联网等方向与光谷企业开展合作,定向培养技术骨干。

而武汉也同样“真诚以待”。王焰新表示,武汉设有专门的大学之城建设服务办公室,给予学校稳定的支持,使得大学和城市能够协同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

“城市要强化资源供给,尤其是政策、资金、平台的扶持,甚至是国土空间规划上的支持,培育与大学相关的产业发展,留住并集聚人才,这样才能把大学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发挥得更好。而大学也必须更加主动地发现城市发展的新需求,把论文和成果写在城市发展创新的画卷上。”王焰新说。

链接:长江日报 - 高校和产业精准对接<BR/>是地方经济弯道超车重要路径 (cjn.cn)

(《长江日报》7月4日)


最新动态